返回留学资讯

申请不易,你可不能被这些误区给耽误了

  • 2019-06-05
  • 启德教育
  • 695人已读
【导语】这篇文章总结了九大申请误区,并给出了专业的解决建议,希望会对大家的美本申请有所帮助。

提到美国本科申请,大家自然而然得会想到 GPA、标准化考试、课外活动、推荐信、申请文书和面试等一系列的申请要素。关于申请的内幕传说有很多,不了解美本录取环节的学生和家长们常常会被带入到一些误区中。下面我总结了九大申请误区,并给出了专业的解决建议,希望会对大家的美本申请有所帮助。


误区1:上最容易的课,拿最高的GPA

真相:大学招生官对各课程的难易程度都了如指掌,常常是一个招生官常年负责某方面的招生。他们不会只是单纯的看学生的 GPA 成绩,还会仔细研究成绩单上各个课程的难度,比如是否读了 Honor 与 AP 课程;IB 课程中与申请专业相关的科目是 SL 还是 HL。

我建议,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适合自己难易程度的科目,不可过分追求高 GPA 而降低课程难度。


误区2:过分投入标化考试,忽视综合能力提升

真相:标化考试和录取结果不是成正比的!和中国的高考不同,美国大学在收到学生全部的申请材料之后,会组织招生官审阅学生的申请表,阅读学生的个人文书和补充文书等一系列资料,然后对学生做出综合评估,更关注学生的综合实力和影响力。

我们在 2017 年 6 月的时候,曾问过美国 6 所大学的招生官:“标化考试到底在美本申请中占多大比重?” 他们的回答是 “100 和 0。” 这是什么意思呢?简单来说,如果标化成绩达到了学校的录取要求,那么你就有机会进入 “可录取申请人范围”。因此,标化在申请中仅仅是起了敲门砖的作用。在叩开大门后,你的其他材料才是真正发挥作用的东西。

我建议,学生不要过分投入于标化考试。达到学校录取要求,就会有录取的希望。要更注重自己软实力的提升,在准备标化的同时,也要兼顾课外活动、阅读写作能力提升、申请文书和面试等其他方面。


误区3:课外活动越多越好,重 “量” 不重 “质”

真相:课外活动的 “质” 更为重要。参加课外活动的数量多,只会让美国名校觉得你是一个全面发展的学生,但却不能令人印象深刻。而且,现在课外活动同质化的现象日趋严重,你的活动列表和其他一大堆申请人的活动列表放在一起,你的未必就能被快速找出。

我建议,学生应该先对自己已有的活动进行梳理,如果种类多且杂,可以做减法,修剪掉那些浅尝辄止而且与自己的兴趣爱好无关的活动,把某一个或几个能突出反映你特点、优势或能力的活动找出来,将这些活动深入下去或挖掘到更高的层次。


误区4:课外活动一定要 “国际化”

真相:美国大学从课外活动中来观察学生的特质、潜力、优势,看的是活动给学生带来了哪些变化,而你又从活动经历中收获了什么。如果你就在你所居住的社区、你所在的学校参与能体现出你的个人能力、并且惠及到他人的活动,那么这样的活动同样是有意义、有价值的,并不会被美国大学招生官忽略掉。

我的一个去年录取到耶鲁大学的学生,她的课外活动的最大亮点是在学校成立 “人文社团”,通过拍摄学生 “讲述自己成长故事” 的视频并上传到公共媒体上,来分享自己学校的学生们独特的文化和经历,让大家更了解这所学校的教育理念。这个活动她连续做了三年,视频点击量累计达到 100 万次。这样的活动内容和活动数据写到 Common App 的活动列表中,是不会被招生官忽视的。

我建议,学生做课外活动要从自己的兴趣爱好为出发点,以身边社区为切入点,由浅及深,逐步深入。没必要舍近求远,非得去做什么所谓的 “高大上” 活动。


误区5:找老师写推荐信,就是和老师打声招呼

真相:在美国大学的申请中,通常需要递交一封 counselor(学校升学指导顾问,如学校没有,可以找班主任递交)推荐信和两封任课教师推荐信。要注意的是,学校 counselor 和任课教师只是熟悉你的某些方面,未必对你所有的课外活动、参与的比赛、标化成绩等都熟悉。在这种情况下,写出来的推荐信不能全面反映你的情况。

我建议,学生可以给老师发一封正式的推荐信请求邮件,并附上自荐信,这样才能有的放矢,拿到一封全面的高质量的推荐信。


误区6:学生英语很好,面试一定没问题

真相:面试不是考察学生的英文流利程度,而是他们的思想深度和谈话风格。第一个用英文说脱口秀的中国人黄希,讲英文带着浓重的口音,但不能阻止他登上美国脱口秀节目的舞台,并赢得满堂喝彩。英文口语好并不代表面试的时候就能说出精彩的、有深度的、令人难忘的内容。相反,只要英文不影响学生的表达,即便口音不好,也可以用精彩的内容打动面试官。

我建议,学生在面试前要认真进行准备,把重点放在内容的丰满和语言的生动表达上。


误区7:叫 College 的学校一定没有 University 好

真相:除了综合性的大学(俗称大U)之外,美国还有大量的文理学院 (Liberal Arts College)。文理学校的教育并不逊色于综合性大学,它们往往以小班特色教学为主,平均一个班的人数在十人左右,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远胜于综合性大学。一些好的文理学院,如 Williams College 和 Wellesley College,其本科教育在很多美国人的心目中是比有些常春藤学校还要好的选择。

我建议,在选择学校的时候,一定要做一些关于文理学院的研究,看看学校是否真正适合自己,而不是一刀切得认为文理学院就是不好的。


误区8:个人陈述就是把自己做过的事情罗列出来

真相:个人陈述最忌讳的就是把自己做过的事情罗列在一起。个人陈述是向大学招生官展示 “我是谁” 的窗口,所以一定要讲述自己的独特故事,而且要有总结有反思,使招生官读过之后,能够很快在脑海中出现一部关于你的 “个人小电影”。

我今年以 1290 分的 SAT 成绩逆袭录取 Tufts 大学的学生为例,她选择了在夏校期间与巴基斯坦室友的文化冲突为个人文书主题,体现出她思维的开放度,以及对自己的文化包容性的反思,是一个令人深刻的好故事。

我建议,学生在书写个人陈诉之前,可以试着书写一副自己的 “人生回顾地图”,把在每个阶段让自己记忆深刻、且让自己获得成长的事情写出来。这些事情不一定是轰轰烈烈的大事,“小而美” 也是不错的选择。然后再细细斟酌,选取一段最想表达的经历来讲述。


误区9:忽视阅读的重要性

真相:由于阅读对背景提升的效果需要时间的积累,不像学生参加了考试和活动,就可以在简历中立竿见影的展示出来。因此很多学生花费大量时间在标准化考试和活动上,却严重忽略了阅读的重要性。但其实,阅读是成本低,但效果却非常好的背景提升方法。记得前段时间在微信上看到过一句话,叫做 “阅读,是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大量的阅读可以开阔视野,增强思辨,发现新的兴趣,获得精神上的自由。

在申请中,相似的活动经历,有些同学可以在文书中流露出很多深刻的思考,很多直观上别人不一定能感受到的收获。这就使文书的内容更有厚度,让招生官看过文书后就想看看学生本人;而有些同学的文书却只能流于表面,让招生官读起来索然无味,看过文书后反而失去了见见本尊的欲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别?其实就在于前者背后有大量的阅读和思考训练,而后者则缺乏这样的基础。所以,虽然后者的活动也许参加了很多,但依然不如前者的申请结果好。

我建议,学生每个月要阅读一本书籍,可以把经典名著和自己感兴趣领域的书籍交叉着阅读。阅读完毕后,可以通过写读后感的方式进行总结反思,同时也是锻炼自己的写作能力。


欢迎访问启德教育美国留学频道 欢迎咨询启德教育留学顾问     

免费获取留学规划方案,您可以通过以下4种方式联络我们: 

1、欢迎致电启德教育客户服务中心400-1010-123; 

2、欢迎 点击这里 进行网络咨询; 

进行网络咨询; 

3、添加启德官网微信,可立即咨询;

 启德教育.png

          扫一扫  立即咨询

4、填写表单,我们会在1-3天内为您提供专业的服务。

有问必答